〖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 / 将苑〗〖阅读选项〗 |
|
哀死
【原文】
古之善将者,养人如养己子,有难,则以身先之,有功,则以身后之,伤者,泣而抚之,死者,哀而葬之,饥者,舍食而食之,寒者,解衣而衣之,智者,礼而禄之,勇者,赏而劝之。将能如此,所向必捷矣。
【译文】
古代凡是优秀的将领,对待自己的部下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,当困难来临时,身先士卒,站在最前面;在功劳荣誉面前,与部下谦让,把功劳、荣誉让给部下;对待受伤的士卒,百般安慰和抚恤;当部下为国捐躯时,又能厚葬他们,并妥善地安排好后事;在粮食不够吃时,主动地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下级;在天气寒冷的时候,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士卒穿用;对待有才智的人,以礼相待,并委之以高官;对待英勇擅战的部下,他会给予恰当、及时的奖赏并勉励他再立新功。身为一名将帅,做到了上面的几项内容,就会所向披靡,百战百胜。
【解析】
在《哀死》一文中,诸葛亮提出了“养人如养己子”的论点,这和我国历代将领“爱兵如子”的说法是一致的。诸葛亮是不是第一位提出这一主张的人,没有考证,不敢妄下断语,但他在一千多年前就如此明确地提出这一论点,总是十分可贵的。更可贵之处还在于,诸葛亮不但提出了主张,而且提出一系列爱兵的途径,总共八项,相当详尽。作者说,如能做到这些。就能造就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,诸葛亮在前面论述过从严治军,这里又专文论述爱兵如子,可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。这个问题确实是领兵的要旨之一,得军心者就能取得将士效命的结果,失军心者则会导至败亡丧身的后果。张飞是三国名将,其勇猛曾令曹孟德畏惧。就是这样一位大英雄,最后却因醉酒鞭打军士,打死不少人,并苛待部将,而被帐下两员低级将领杀死,割下首级,落了个身首分家的可悲结局。难怪诸葛亮要专文论述爱兵如子问题了。张飞是因苛待部下送了命,从反面证明诸葛亮爱兵主张的正确。至于因爱兵而得军心,形成强大战斗力的事例,古今中外已有很多。典韦甘愿舍出性命保护曹操就是众多事例中的一个。
当年曹操招兵买马之时,许多杰出谋士和武艺高强的武将纷纷前去投靠,其中就有典韦。曹操一见典韦身材魁梧,就十分喜爱,夏侯惇还介绍典使用重达80斤的两支铁戟时,在马上仍能运使如飞。曹操让典韦当面演练,果然骁勇过人。曹操当即任命为帐前都尉,并脱下自己身上的锦袍给典韦披上,还把自己乘骑的骏马、雕鞍赐给典韦。典韦得到如此礼遇,从此死心塌地效忠曹操。张绣投降曹操后,曹操居然霸占了其嫂子。(一说婶子)张绣决心杀曹报仇。一天夜里,张绣用计把为曹操守卫营帐的典韦灌醉,偷走了他的铁戟,然后在曹操寨中放火。曹操见大火烧起,慌忙呼叫典韦。典韦这才发现自己的兵器不见了,只好抓起一把士兵使用的刀抵敌。典韦身无片甲,兵器又不顺手,立即扔掉手中刀,抓起两名士兵当武器,奋起迎敌。敌军均不敢靠近,只好站在远处放箭。亏得典韦死命守住寨门,曹操才得以从寨后只身匹马逃走。而典韦则冒着箭雨,寸步不让,最终血流满地而死。曹操待部将不错,因而不只典韦肯于誓死效命,许褚等将也曾死命拼战而力保曹操安全。在中国历史上,象曹操一样善待部下而深得军心,三军将士肯于效命的事例为数不少。是十分突出的一个,所以他带的兵所向披靡,百战百胜。
|
文章作者:诸葛亮 更新日期:2011-01-06 |
〖文章浏览:〗〖打印文章〗〖发送文章〗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