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会员中心]  [发布文章][发布软件]  [中文繁體]
 文章·资料  电脑软件  手机软件  网站源码
    本 站 搜 索
[选项]
   推 荐 文 章        More...
《颜氏家训》前言
  前言   颜氏家训──人..
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
  序言   《百战奇法》是..
《孝经》评价
  评价   《孝经》堪称一..
《孝经》导读
  导读   《孝经》是一部..
《弟子规》详解
  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..
《孙子兵法》前言
  前言   《孙子兵法》是..
    文 章 阅 读 排 行
《虎钤经》卷七
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,军中之标..
《素女经》简介
  简介   《素女经》中国..
《素问》逆调论篇第三十四
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 黄..
《三十六计》第四套 混战计..
  小敌困之①。剥,不利有攸往..
《房内记》断鬼交第廿五
  断鬼交第廿五   《玉房..
《房内记》十动第九
  十动第九   素女曰:“..
 文 章 信 息
《传习录》卷上 徐爱录 心即是理
评论()〗〖留言〗〖收藏
〖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 / 传习录〗〖阅读选项
  【原文】

  爱问:“‘在亲民’,朱子谓当作‘新民’,后章‘作新民’之文,似亦有据。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‘亲民’,亦有所据否?” 先生曰:“‘作新民’之‘新’是自新之民,与‘在新民’之‘新’不同,此岂足为据?‘作’字却与‘亲’字相对,然非‘新’字义。下面‘治国平天下’处,皆于‘新’字无发明。如云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’、‘如保赤子’、‘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’之类,皆是‘亲’字意。‘亲民’犹如《孟子》‘亲亲仁民’之谓,‘亲之’即‘仁之’也。‘百姓不亲’,舜使契为司徒,‘敬敷五教’,所以亲之也。《尧典》‘克明峻德’便是‘明明德’,‘以亲九族’至‘平章’、‘协和’便是‘亲民’,便是‘明明德于天下’。又如孔子言‘修己以安百姓’,‘修己’便是‘明明德’,‘安百姓’便是‘亲民’。说‘亲民’便是兼教养意,说‘新民’便觉偏了。”

  【译文】

  徐爱问:“《大学》首章的‘在亲民’,朱熹认为应作‘新民’,第二章的‘作新民’的文句,好象可作为他的凭证。先生认为应按旧本作‘亲民’,难道也有什么根据吗?”

  先生说:“‘作新民’的‘新’,是自新的意思,和‘在新民’的‘新’不同,‘作新民’怎可作为‘在新民’的凭证呢?‘作’与‘亲’相对,但非作‘新’解。后面说的‘治国平天下’,都没有‘新’的意思。比如: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’、‘如保赤子’、‘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’,这些都含有‘亲’的意思。‘亲民’犹如《孟子》中的‘亲亲仁民’,亲近就是仁爱。百姓不能彼此亲近,虞舜就任命契作司徒,尽心竭力地推行伦理教化,籍此加深他们的感情。《尧典》中的‘克明峻德’即是‘明明德’,‘以亲九族’到‘平章’、‘协和’即是‘亲民’,也就是‘明明德于天下’。再如孔老夫子的‘修己以安百姓’,‘修己’即是‘明明德’,‘安百姓’就是‘亲民’。说‘亲民’,就包涵了教化养育等意思,说‘新民’就失之于正道了。”

  〔评析〕

  孔子的仁学与孟子的仁致,其核心都是“爱人”、“亲民”。对他人之爱即为仁,包涵了义、智、礼、信;对民众之亲即为仁政,包涵了教化养育之意。陽明先生的见解显然更合于孔、孟首倡“仁”爱之心曲,辨朱熹之“新”,正先圣之“亲”,功益于后生。

  【原文】

  爱问:“‘知止而后有定’,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,似与先生之说相戾。” 先生曰:“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,却是义外也。至善是心之本体,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。然亦未尝离却事物。本注所谓‘尽夫天理之极,而无一毫人欲之私’者,得之。”

  爱问:“至善只求诸心,恐於天下事理,有不能尽。”

  先生曰:“心即理也。天下又有心外之事,心外之理乎?”

  【译文】

  徐爱问道:“《大学》之中‘知止而后有定’,朱熹认为是指事事物物都有定理,它好象与您的看法不一致。”先生答说:“到具体事物中寻求至善,如此就把义看成是外在的了。至善是心的本体,只要‘明明德’,并达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。当然了,至善并未与具体事物相脱离。《大学章句》中所谓的‘尽夫天理之极,而无一毫人欲之私’,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
  徐爱又问:“至善只从心中寻求,大概不能穷尽天下所有的事理。”

  先生说道:“心即理。天下难道有心外之事、心外之下时吗?”

  〔评析〕

  在很长一段时期里,陽明先生始终困惑在朱子学说的辨思中,在他37岁那年,终于有所开悟,开创出超越朱学的陽明心学。陽明心学的核心即:“心即理也。天下又有心外之事、心外之理乎?” “心即理”即是指心方是“理”的主宰,舍此心外,没有“理”之存在。换言之,无论如何“格物”,其重点都应摆在心上,而不在事事物物上。先生教人处事待物,必先明其理,顺其道,善其德,正其心,心正则事公也。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
文章标签:传习录  王阳明  
文章作者:明·王阳明  文章来源:网络  更新日期:2023-05-09
〖文章浏览:〗〖打印文章〗〖发送文章
·《传习录》简介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薛侃录 “一以贯之”的功夫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中 钱德洪序 成书的缘起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简介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薛侃录 “一以贯之”的功夫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中 钱德洪序 成书的缘起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中 答顾东桥书 知行合一2023-05-09
·《传习录》卷中 答周道通书 磨练于事上2023-05-09
阅读说明
·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,本站即做删除处理。
·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[中国政府网(www.org.cn)],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,请浏览[中国政府网]网站。
·本站转载的文章,不为其有效性,实效性,安全性,可用性等做保证。
·如果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建议,请联系[网站管理员]。
  当百网
  本站使用【啊估文章软件站】网站系统    网站管理员留言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