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
会员中心
] [
发布文章
][
发布软件
] [
中文繁體
]
文章
·
资料
电脑软件
手机软件
网站源码
电脑·手机·网络
学习
话题
娱乐
故事
文化·历史
国学典籍
法律法规
操作系统
网络
办公·文件
音频视频
图形图像
硬件·驱动程序
行业
学习
编程
游戏
安卓
苹果
鸿蒙
其他
ASP
ASP.NET
JSP
PHP
HTML
·
CSS
·
JavaScript
本 站 搜 索
文章
软件
[选项]
文章类别:
[全部]
电脑·手机·网络
话题
故事
文化·历史
娱乐
学习
法律·法规
国学典籍
搜索选项:
文章编号
文章标题
文章作者
文章来源
相关链接
关键字词
文章标签
文章内容
软件类别:
[全部]
操作系统
网络
办公·文件
音频视频
图形图像
行业
编程
教学学习
游戏
硬件·驱动程序
安卓系统
苹果系统
鸿蒙系统
其他系统
HTML·CSS·JavaScript
ASP
JSP
PHP
ASP.NET
搜索选项:
软件编号
软件名称
软件作者
软件来源
相关链接
关键字词
软件标签
软件简介
推 荐 文 章
More...
《颜氏家训》前言
前言 颜氏家训──人..
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
序言 《百战奇法》是..
《孝经》评价
评价 《孝经》堪称一..
《孝经》导读
导读 《孝经》是一部..
《弟子规》详解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..
《孙子兵法》前言
前言 《孙子兵法》是..
文 章 阅 读 排 行
《虎钤经》卷七
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,军中之标..
《素女经》简介
简介 《素女经》中国..
《素问》逆调论篇第三十四
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..
《三十六计》第四套 混战计..
小敌困之①。剥,不利有攸往..
《房内记》断鬼交第廿五
断鬼交第廿五 《玉房..
《房内记》十动第九
十动第九 素女曰:“..
文 章 信 息
《传习录》卷上 徐爱录 心即是理
〖
评论()
〗〖
留言
〗〖
收藏
〗
〖文章分类:
国学典籍
/
传习录
〗〖
阅读选项
〗
【字体】
宋体
黑体
楷体
隶体
幼圆
微软雅黑
【字号】
12px
14px
16px
20px
24px
36px
【颜色】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应用到全部文章阅读页面
【原文】
爱曰:“昨以先生之教推之‘格物’之说,似乎亦见得大略。但朱子之训,其于《书》之‘精一’,《论语》之‘博约’,《孟子》之‘尽心知性’,皆有所证据,以是未能释然。”
先生曰:“子夏笃信圣人,曾子反求诸己。笃信固亦是,然不如反求之切。今既不得于心,安可狃于旧闻,不求是当?就如朱子京尊信程子,至其不得于心处,亦何尝苟从?‘精一’、‘博约’、‘尽心’本自与吾说吻合,但未之思耳。朱子‘格物’之训,未免牵合附会,非其本旨。精是一之功,博是约之功。日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,此可一言而喻。‘尽心知性知天’是‘生知安行’事,‘存心养性事天’是‘学知利行’事,‘夭寿不贰,修身以俟’是‘困知勉行’事。朱子错训‘格物’,只为例看了此意,以‘尽心知性’为‘格物知至’,要初学便去做‘生知安行’事,如何做得?”
【译文】
徐爱问:“昨天我将先生关于‘止至善’的教导深入到‘格物’的解说,仿佛也略有所悟。然而,朱熹的解释,在《尚书》的‘精一’,《论语》的‘博的’,《孟子》的‘尽心知性’都可找到依据,所以我仍不能获知。”
先生说:“卜商笃信圣贤,曾参反躬自省。虽然笃信圣贤也正确,但是,不如反躬自省来得真实。你现在既然不能明白,怎么能承袭旧说而不去寻求确切的结合呢?譬如朱熹十分尊敬信赖程子,若碰到不明之处,又何曾随便轻信呢?‘精一’、‘博约’、‘尽心’等,与我的见解本来是等同的,只是你没有仔细深入思考罢了。朱熹对‘格物’的阐释,不免穿凿附会,并非《大学》之本旨。精为一的功夫,博为约的功夫。既然明白知行合一的主张,此处只须一句话就能清楚明了。‘尽心知性知天’是‘生知安行’者的事情;‘存心养性事天’是‘学知利行’者的事情;‘夭寿不二,修身以俟’是‘困知勉行’者的事情。朱熹对‘格物’错误地理解,只是由于他将这个意思颠倒了,认为‘尽心知性’是‘格物知至’,要求初学者去为‘生知安行’的事情,如何能为之?”
〔评析〕
“精是一的功夫”,这个“一”就是正、是中,是“至善”,没有善与恶的分别,只有自然的本体。俊美和丑陋本是自然的本性,只是在人的邪念中分别出贪恋和厌恶,要“至善”归本,就必须在“存心养性”上下真功夫。
【原文】
爱问:“‘尽心知性’何以为‘生知安行’?”
先生曰:“性是心之体,天是性之原。尽心即是尽性。‘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,知天地之化育。’‘存心’就是没有尽心。‘知天’的知犹如知州、知县的‘知’,是自己分上事,己与天为一。‘事天’如子之事父、臣之事君,须是恭敬奉承,然后能无失。尚与天为二,此便是圣贤之别。至于‘夭寿不贰’其心,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,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,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。只去修身以俟命,见得穷通夭寿有个命在,我亦不必以此动心。‘事天’,虽与天为二,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。‘俟命’,便是未曾见面,在此等候相似,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,有困勉的意在。今却倒做了,所以使学者无下手处。”
【译文】
徐爱问:“‘尽心知性’怎能说是‘生知安行’呢?”
先生说:“性是心的本体,天是性的根源。尽心也就是尽性。《中庸》上面说:‘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,知天地之化育。’‘存心’就是没有尽心。‘知天’的知犹如知州、知县的‘知’,是自己应该做的,是天人合一。‘事天’犹如子侍父、臣事君一样,务必毕恭毕敬地侍奉方可无闪失。此时,还是与天相对为二,这就是圣与贤的区别所在。至于‘夭寿不二’,它是教育人们一心向善,不能因环境优劣或寿命长短而把为善的心改变了。只去修身等待命运安排,认识到人的困厄通达长寿短命是命中注定,我也不因此而心动。‘事天’,虽与天相对为二,但已看见天正在眼前。‘俟命’,就是不曾见面,在这里等待,这就是初学的人树立志向的开端,有一迎难而上、惕砺自强的精神。而朱熹则与此相背,因此使学习 的人无从着手。”
〔评析〕
“性是心之体,天是性之原(源)。尽心即是尽性。”这是陽明先生对“心本论”的自我诠释,这种心本论,继承了先秦思、孟学派的“尽心知性知天”、唐代禅宗的“以心法起灭天地”和南宋陆九渊的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的较系统的理论观点,并将这些观点上升到心与物、心与理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,作出了详尽的哲学论述和阐释。
【本文分页】
[1]
[2]
[3]
[4]
[5]
[6]
[7]
[8]
[9]
[10]
[11]
[12]
文章标签:
传习录
王阳明
文章作者:明·王阳明 文章来源:
网络
更新日期:
2023-05-09
〖文章浏览:〗〖
打印文章
〗〖
发送文章
〗
上下篇章
·
《传习录》简介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薛侃录 “一以贯之”的功夫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中 钱德洪序 成书的缘起
2023-05-09
相关文章
·
《传习录》简介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薛侃录 “一以贯之”的功夫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中 钱德洪序 成书的缘起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中 答顾东桥书 知行合一
2023-05-09
·
《传习录》卷中 答周道通书 磨练于事上
2023-05-09
阅读说明
·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,本站即做删除处理。
·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[中国政府网(www.org.cn)],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,请浏览[中国政府网]网站。
·本站转载的文章,不为其有效性,实效性,安全性,可用性等做保证。
·如果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建议,请联系[
网站管理员
]。
当百网
本站使用【啊估文章软件站】网站系统
〖
网站管理员留言簿
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