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	| 〖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 / 传习录〗〖阅读选项〗 |  | 【原文】 
 门人在座,有动止甚矜持者。先生曰:“人若矜持太过,终是有弊。”
 
 曰:“矜得太过,如何有弊?”
 
 曰:“人只有许多精神,若专在容貌上用功,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。”
 
 有太直率者。先生曰:“如今讲此学,却外面全不检束,又分心与事为二矣。”
 
 【译文】
 
 在座的众弟子中,有一个人的举止过于矜持。先生说:“人若过于矜持,最终存在弊端。”
 
 问:“怎么说过于矜持存在弊端?”
 
 先生说:“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若一味在客貌上用功,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。”
 
 碰到过于直率的人,先生这样说:“如今讲良知学说,若在外表上完全没有约束,又是把心与事当成两回事看了。”
 
 〔评析〕
 
 意志整饬,就可以骄傲富贵;道又隆重,就可以轻贱王公。内心修省,就感到外物轻微,过分直率和矜持,最终流于弊端。所以古书上说:“君子役使外物,小人被外物所役使。”
 
 【原文】
 
 门人作文送友行,问先生曰:“作文字不免费思,作了后又一二日常记在怀。”
 
 曰:“文字思索亦无害。但作了常记在怀,则为文所累,心中有一物矣。此则未可也。”
 
 【译文】
 
 有一个弟子写文章为朋友送行。为此,他对先生说:“写文章难免费神,过后一两天总记挂在心。”
 
 先生说:“写文章时思考并无害处。但写完了常记在心,这就是被文章所牵累,心中存有一个东西,反倒还不好了。”
 
 〔评析〕
 
 学问多的为渊博,学问少的是肤浅。见识多的为旷达,见识少的是鄙陋。融汇于心的为功底,容易忘记的是漏失。常存于心但无条理的是牵累,有牵累的杂念不能贯通于良知。
 
 【本文分页】[1] [2] [3] [4] [5] [6] [7]
 
 |  | 文章标签:传习录  王阳明 |  | 文章作者:明·王阳明  文章来源:网络  更新日期:2023-05-10 |  | 〖文章浏览:〗〖发送文章〗〖打印文章〗 | 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