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 / 将苑〗〖阅读选项〗 |
|
将善
【原文】
将有五善四欲。五善者,所谓善知敌之形势,善知进退之道,善知国之虚实,善知天时人事,善知山川险阻。四欲者,所谓战欲奇,谋欲密,众欲静,心欲一。
【译文】
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是“五善四欲”。五善是指: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,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,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,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,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。四欲是指:作战时出奇制胜,谋划要周密,人多事繁,追求镇静稳重,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,合力抗战。
【解析】
这篇文章是论述将领素养才干的。文章采用直述方法,直截了当,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五善四欲的要求。其中“五善”是对将领军事素养方面在知识才能上的要求,而“四欲”则是在指挥才能和修养上的要求。这些要求对一员优秀将领来说,不算苛求,只有做到“五善”和“四欲”,才能指挥自如,战无不胜。诸葛亮效力的蜀国,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,他却能左右三国形势,让蜀国屹立不动,正是由于他做到了“五善”、“四欲”,而能屡战屡胜,甚至败中求胜。当然,真正做到“五善”、“四欲”很不容易,必须博学多识,肯于研究,善于总结,庄重修养。但是,要想成为一员杰出将领,要想成就一番事业,却是非做到不可。有志者应以此为标准来规范自己,磨砺自己。中国军事家历来主张智取,而不崇尚力敌,把以智取胜看作是最高的用兵境界,正所谓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,便非达到“五善四欲”不可。
郑成功收复台湾,是中国尽人皆知的英雄业绩,在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中,“奇袭鹿耳门”便是智取的光辉范例。荷兰殖民者在明朝万历三十二年(公元1604年)侵入我国领土澎湖列岛,20年后又侵入了台湾岛,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和疯狂的掠夺。荷兰殖民统治的暴行激起了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反抗。为了巩固殖民统治,荷兰殖民当局大力加强武装力量,特别是在各港口加修炮台,安放威力很大的大炮,增加铁甲战舰,派重兵守卫,以防止中国志士收复台湾。所以在台湾登陆是很困难的。清朝初年,郑成功带领义军抗清,北伐失败后,便决心收夏台湾,建立抗清根据地。他经过多方面的调查、了解以及派人侦察,全面掌握了台湾方面的敌情,了解了台湾海峡的气象、海情等有关资料,最后决定于清顺治十八年春(公元1661年)春天出发。渡台湾海峡到台湾登陆,风向是关键。春末夏初是最合适的时节。鹿耳门在台湾岛的西南部的安平港,这个港的内港叫台江。敌军在港口地区修建了台湾城,是荷兰殖民统治的重要据点。从外海进入台江有两条通道,一是经过一鲲身和北线尾之间的大港,一是经过鹿耳门。大港海口宽,水深,便于航行,但荷兰人派有重兵把守,又有大炮和铁甲船,防守严密。鹿耳门水很浅,涨潮时水深一丈四、五尺,退潮时则不足一丈,而且航道曲折狭窄,海底多沙石浅滩,很难航行。荷兰人还把一些损坏了甲板的船只沉入海底,更增加了航行的难度。所以,荷兰入把鹿耳门称作“攻不进的天险”,根本不设防。郑成功偏偏就把登陆点选在了这个“天险”之地,这岂不是自投死路吗?其实不然,郑成功早已派人实地探测过,在航道中找到了一条通道,水位最高时可以顺利通过。每月初一、十五是鹿耳门水位最高的时间。郑成功把登陆时间选在四月初一。当天中午,鹿耳门外果然潮水大涨,比平时高了好几尺。郑成功当机立断,带领船队鱼贯驶入通向鹿耳门的航道。船队果然顺利地到达鹿耳门,很快便在台江沿岸建立了滩头阵地,切断了敌军的交通要道。
郑成功的军队好像从天而降,荷兰人慌了手脚,忙出动铁甲船阻击。敌军炮火十分猛烈,而且船坚体大,不好对付。对此,郑成功早有准备,利用自己的船小灵活的特点,灵活地和敌舰周旋,让敌舰不能发挥威力;同时把一些小船上早就装好的引火之物点燃,让这些行驶如飞的“火艇”冲向敌舰,一旦相靠,中国水手便把“火艇”和敌舰钉在一起。中国水兵点燃船上火药引线后便跳海游走。“火艇”上的炸药爆炸后,火势更旺,很快蔓延烧到敌舰。敌舰不是被烧毁便是被击沉,溃不成军,连舰队司令官彼特尔也被中国义军劈死这一仗,郑成功率领的义军大获全胜,不但登陆成功,而且消灭了几百名荷兰侵略军,当时荷兰在台湾仅有2000多名侵略军,鹿耳门一仗,不仅使荷兰侵略者元气大伤,而且也为义军收复台湾奠定了基础。奇袭鹿耳门大获全胜,充分证明郑成功是一位优秀的统兵将领。郑成功在这一仗的指挥完全符合诸葛亮所提的“五善四欲”标准,最突出的有三点:第一,战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;包括多方侦察,充分了解敌情、天时、地利等等情况,进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。第二,让全体义军明确作战的意义和目标,激发了全军的民族自强心和必胜的斗志,所以在风向不利及猛烈的火炮情况下,全军能毫不动摇地按时渡过台湾海峡,到达澎湖列岛,为登陆台湾争取了时间。第三;战术正确,选择了有利时机,扬长避短出敌不意,突然袭击,克敌制胜。
诸葛亮在这里提的“五善”,就是我国著名兵法家经常论述的一条根本原则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而“四欲”的核心则是孙膜在其《奇正》一文中特别强调的“出奇制胜”。虽然各位兵法家的提法不尽相同,但其本质是一样的。这几点确实是用兵之道的核心问题,基本原则。而且,许多事例证明,这些基本原理,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,在诸如外交斗争、现代商战、工业竞争、科技争雄等等方面,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。在这些不动刀枪,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人们越来越重视的“情报”工作,正是适应知己知彼的需要,没有“情报”工作,在竞争中没有不失败的。正因为如此,近年来,各国的“商业间谍”、“工业间谍”、“科技间谍”事件便越来越多了,各国企业家、乃至政府,为了获得情报,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。而我国的一些企业领导人对此并无充分认识,所以出现了某些传统绝技被窃取,影响了国际竞争的惨痛教训。危害更大的是,我国一些企业领导人,乃至一些政府官员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各种情报以至权益,使得我们国家蒙受损失。为此,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堵住各种漏洞,严惩那些为了一已私利而使国家蒙受损失的那些人。还有一点便是“出奇制胜”,在当今空前激烈的商战中,要想立于不败之地,要想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,必须出奇制胜,对产品要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在品种、性能、质量、价格及服务等方面占据优势。
|
文章作者:诸葛亮 更新日期:2011-01-02 |
〖文章浏览:〗〖打印文章〗〖发送文章〗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