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会员中心]  [发布文章][发布软件]  [中文繁體]
 文章·资料  电脑软件  手机软件  网站源码
    本 站 搜 索
[选项]
   推 荐 文 章        More...
《颜氏家训》前言
  前言   颜氏家训──人..
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
  序言   《百战奇法》是..
《孝经》评价
  评价   《孝经》堪称一..
《孝经》导读
  导读   《孝经》是一部..
《弟子规》详解
  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..
《孙子兵法》前言
  前言   《孙子兵法》是..
    文 章 阅 读 排 行
《虎钤经》卷七
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,军中之标..
《素女经》简介
  简介   《素女经》中国..
《素问》逆调论篇第三十四
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 黄..
《三十六计》第四套 混战计..
  小敌困之①。剥,不利有攸往..
《房内记》断鬼交第廿五
  断鬼交第廿五   《玉房..
《房内记》十动第九
  十动第九   素女曰:“..
 文 章 信 息
《颜氏家训》音辞篇 一六四 以讹传讹谓颗为果
评论()〗〖留言〗〖收藏
〖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 / 颜氏家训〗〖阅读选项
  音辞篇

  一六四、以讹传讹谓颗为果

  【原文】

  《三辅决录》云:“前队大夫范仲公,盐豉蒜果共一筒[1]。”“果”当作魏颗之“颗”[2]。北土通呼物一由,改为一颗[3],蒜颗是俗间常语耳。故陈思王《鹞雀赋》曰[4]:“头如果蒜,目似擘椒[5]。”又《道经》云:“合口诵经声璅璅[6],眼中泪出珠子[7],其字异,其音与意颇同,江南但呼为蒜符,不知谓为颗。学士相承,读为裹结之裹,言盐与蒜共一苞裹[8],内筒中耳[9]。《正史削繁》音义又音蒜颗为苦戈反,皆失也。

  【注释】

  [1].前队(sùi遂):指南阳郡。大夫:南阳郡置大夫,职如太守。
  [2].魏颗:春秋时晋国大夫。
  [3].由,同块。
  [4].陈思王:即曹植。
  [5].擘:分开;剖裂。
  [6].璅:同琐。琐琐:形容声音细碎。
  [7].:同“颗”。颗粒。
  [8].苞裹:犹包裹。
  [9].内:同“纳”。纳入。

  【译文】

  《三辅决录》说:“前队大夫范仲公,盐豉蒜果共一筒。”“果”字应当读作魏颗的“颗”,北方地区普遍把“一块”东西,改称为“一颗”,蒜颗就是世间的常用语。所以陈思王曹植的《鹞雀赋》说:“头如果蒜,目似擘椒。”另外《老子化胡经》说:”合口诵经声琐琐,眼中泪出珠子。”这个“字虽然写法不同,但它的发音和意义与“颗”字是很相同的。江南地区只是称呼为蒜符,不知道叫作蒜颗。学者互相承袭,把这个字读成了裹结的裹,说范仲公把盐和蒜一起包在包裹里,放进竹筒中。《正史削繁》音义又给蒜颗的“颗”注音为苦戈反,两者都是错误的。

  【评语】

  通假是古汉语中的常见现象,不知通假必然误解。因此,读书时应予以注意。

文章作者:颜之推  更新日期:2011-01-05
〖文章浏览:〗〖打印文章〗〖发送文章
·《颜氏家训》音辞篇 一六三 占卜之术岂为屏障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音辞篇 一六五 攰即剞字或为剞字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音辞篇 一六六 书无音训求诸方言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音辞篇 一六七 “丈”之与“大”易为误耳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养生篇 一二三 养生有方调养有度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养生篇 一二四 欲求长生先须虑祸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养生篇 一二五 舍生取义君子无怨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归心篇 一二六 儒释两教本为一体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归心篇 一二七 遥大之物不可度量2011-01-05
·《颜氏家训》音辞篇 一六八 百里穷困以键当薪2011-01-05
阅读说明
·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,本站即做删除处理。
·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[中国政府网(www.org.cn)],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,请浏览[中国政府网]网站。
·本站转载的文章,不为其有效性,实效性,安全性,可用性等做保证。
·如果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建议,请联系[网站管理员]。
  当百网
  本站使用【啊估文章软件站】网站系统    网站管理员留言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