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〗 |
《伤寒杂病论》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|
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右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不愈更服一升。 下利,其人虚极者,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。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方 白头翁二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右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纳胶烊消,分温三服。 下利,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,温里宜四逆汤;攻表宜桂枝汤。(四逆汤方见前)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(去皮)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(切) 大枣十二枚(劈) 右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须臾,啜热粥一升,以助药力,如不差,再服,余如将息禁忌法。 下利,欲饮水者,以有热故也,白头翁汤主之。(方见前) 下利,(言严)语者,有燥屎也,宜小承气汤。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(酒洗) 枳实三枚(炙) 厚朴二两(去皮尖) 右三味,以水四升,先煮二味,取一升二合,去滓,纳大黄,再煮一二沸,去滓,分温二服,一服(言严)语止,若更衣者,停后服,不尔,尽服之。 下利后,更烦,按之心下濡者,为虚烦也,宜栀子豉汤。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(劈) 香豉四合(棉襄) 右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煮栀子,取二升,纳豉,更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温再服,一服得吐,止后服。 下利,腹痛,若胸痛者,紫参汤主之。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,以水五升,先煮紫参取二升,纳甘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温再服。 气利,诃黎勒散主之。 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十枚(煨) 右一味为散,粥饮和,顿服之。 呕家,有痈脓者,不可治呕,脓尽自愈。 呕而胸满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 【本文分页】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文章作者:张仲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