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会员中心]  [发布文章][发布软件]  [中文繁體]
 文章·资料  电脑软件  手机软件  网站源码
    本 站 搜 索
[选项]
   推 荐 文 章        More...
《颜氏家训》前言
  前言   颜氏家训──人..
《百战奇法》序言 目录
  序言   《百战奇法》是..
《孝经》评价
  评价   《孝经》堪称一..
《孝经》导读
  导读   《孝经》是一部..
《弟子规》详解
  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..
《孙子兵法》前言
  前言   《孙子兵法》是..
    文 章 阅 读 排 行
《虎钤经》卷七
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,军中之标..
《素女经》简介
  简介   《素女经》中国..
《素问》逆调论篇第三十四
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 黄..
《三十六计》第四套 混战计..
  小敌困之①。剥,不利有攸往..
《房内记》断鬼交第廿五
  断鬼交第廿五   《玉房..
《房内记》十动第九
  十动第九   素女曰:“..
 文 章 信 息
《围炉夜话》全文
评论()〗〖留言〗〖收藏
〖文章分类:国学典籍 / 围炉夜话〗〖阅读选项
  51、行善人乐我亦乐,奸谋使坏徒自坏
  【原文】行善济人,人遂得以安全,即在我亦为快意;逞奸谋事,事难必其稳重,可惜他徒自坏心。
  【注释】快意:心中十分愉快。
  【译文】做好事帮助他人,他人因此而得到安逸保全,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愉快。使用奸计,费尽心力去图谋,事情也未必就能稳当便利,只可惜他奸计不成,徒然拥有坏心肠。

  52、以人为镜吉凶可鉴,小河不察亦可覆舟
  【原文】不镜于水,而镜于人,则吉凶可鉴也;不蹶于山,而蹶于垤,则细微宜防也。
  【注释】镜于水:以水为镜。鉴:明察。蹶:跌倒。垤:小土堆。
  【译文】如果不以水为镜,而以人为镜来反照自己,那么,许多事情的吉凶祸福便可以明白了。在高山上不易跌倒,在小土堆上却易跌倒,由此可知,愈是细微小事,愈要谨慎小心。

  53、知足者,得其乐
  【原文】凡事谨守规模,必有大错;一生但足衣食,便称小康。
  【注释】规模:原有的法度;一定的规则与模式。
  【译文】凡事只要谨慎地守着一定的规则与模式,总不致于出什么大的差错。一辈子只要衣食无忧,家境使可算是自给自足了。

  54、休争闲气处事良方
  【原文】十分不耐烦,乃为人大病;一味学吃亏,是处事良方。
  【注释】不耐烦:不能忍耐烦琐之事。
  【译文】对人对事不能忍受麻烦,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。对任何事情都能抱着宁可吃亏的态度,便是处理事情最好的方法。

  55、读书自有乐,为善不邀名
  【原文】习读书之业,便当知读书之乐;存为善之心,不必邀为善之名。
  【注释】邀:求得。
  【译文】把读书当作是终生事业的人,就该懂得由读书中得到乐趣。抱着做善事之心的人,不必要求得“善人”的名声。

  56、谦虚美德矣
  【原文】知往日所往之非,则学日进矣;见世人可取者多,则德日进矣。
  【注释】非:不是之处。取:取法。
  【译文】知道自己过去有做得不对的地方,那么学问就能日渐充实。看到他人可学习的地方很多,自己的道德也必定能逐日增进。

  57、敬人者人恒区之,靠他人莫若靠己
  【原文】敬他人,即是敬自己;靠自己,胜于靠他人。
  【注释】敬:尊重。
  【译文】敬重他人,便是敬重自己;依赖他人,倒不如靠自己去努力。

  58、学长者待人之道,识君子修己之功
  【原文】见人善行,多方赞成;见人过举,多方提醒,此长者待人之道也。闻人誉言,加意奋勉;闻人谤语,加意警惕,此君子修己之功也。
  【注释】过举:错误的行为。谤语:毁谤的言语。
  【译文】见到他人有良善的行为,多多地去赞扬他;见到他人有过失的行为,也能多多地去提醒他,这是年纪大的人待人处世的道理。听到他人对自己有赞美的言语,就更加勤奋勉励;听到他人毁谤自己的话,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,这是有道德的人修养自己的功夫。

  59、奢侈悭吝俱可败家,庸愚精明都能覆事
  【原文】奢侈足以败家;悭吝亦足以败家。奢侈之败家,犹出常情;而悭吝之败家,必遭奇祸。庸愚足以覆事;精明亦足以覆事。庸愚之覆事,犹为小咎;而精明之覆事,必见大凶。
  【注释】悭吝:吝啬。覆事:败坏事情。
  【译文】浪费足以使家道颓败,吝啬也一样会使家道颓败。浪费而败家,有常理可循,往往可以预料;而吝啬的败家,却常常是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灾祸。愚笨足以使事情失败,而太过精明能干亦足以使事情失败。愚笨的人坏事,只是个小过失;精明的人坏事,事情就很严重了。

  60、安分守成,不入下流
  【原文】种田人,改习尘市生涯,定为败路;读书人,干与衙门词讼,便入下流。
  【注释】尘市:尘市本意为城镇,此处泛指市场上的商业行为。干与:参与。衙门词讼:替人打官司。下流:品格低下。
  【译文】种田的人,改学做生意,一定会失败;读书人,若是成了专门替人打官司的人,品格便日趋下流。

  61、物质享受要知足,德业追求无止境
  【原文】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,某人命运不及我,则可以知足矣;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,某人学问胜于我,则可以自惭矣。
  【注释】境界:环境,状况。
  【译文】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还不如自己,有些人的命运也比自己差,就应该知足。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我高尚,某人的学问也比我渊博,便应该感到惭愧。

  62、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
  【原文】读《论语》公子荆一章,富者可以为法;读《论语》齐景公一章,贫者可以自兴。舍不得钱,不能为义士;舍不得命,不能为忠臣。
  【注释】公子荆:《论语·子路篇》:“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,始有,曰:'苟合矣!’少有,曰'苟完矣!’富有,曰:'敬美矣!’。”孔赞美卫公子荆,不但知足,而且善于治理家产。齐景公:《论语·季氏篇》:“齐景公有马千匹,死之日,民无德而称焉,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,民到于今称之。”自兴:自我奋勉。
  【译文】读《论语·子路篇》公子荆那章,可以让富有的人效法;读《论语·季氏篇》有关齐景公那一章,贫穷的人可以为之而奋发。如果舍不得金钱,不可能成为义士;舍不得性命,就不可能成为忠臣。

  63、富贵必要谦恭,衣禄务需俭致
  【原文】富贵易生祸端,必忠厚谦恭,才无大患;衣禄原有定数,必节俭简省,乃可久延。
  【注释】大患:大祸害。衣禄:指一个的福禄。久延:长久之意。
  【译文】财富与显贵,都容易招来祸害,一定要诚实宽厚地待人,谦虚恭敬地自处,才不会发生灾祸。个人一生的福禄都有定数,一定要节用俭省,才能使福禄更长久。

  64、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
  【原文】作善降祥,不善降殃,可见尘世之间,已分天堂地狱;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可知庸愚之辈,不隔圣域贤关。
  【注释】降祥:降下吉祥。降殃:降下灾祸。
  【译文】做好事得到好报,做恶事得到恶报,由此可见,不必等到来世,在人间便能见到天堂与地狱的分别了。人的心是相同的,心中具有的理性也是相通的,由此可知,愚笨平庸的人,并不被拒绝在圣贤的境地之外。

  65、要心平气和处世,勿设计机巧害人
  【原文】和平处事,勿矫俗为高;正直居心,勿设机以为智。
  【注释】矫俗:故意违背习俗。
  【译文】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,不要故意违背习俗,自鸣清高;平日存心要公正刚直,要不设计机巧,自认为聪明。

  66、要救世,勿避世
  【原文】君子以名教为乐,岂如嵇阮之逾闲;圣人以悲悯为心,不取沮溺之忘世。
  【注释】名教:指人伦之教、圣人之教;亦为儒教之别名。《世说新语》德行篇:“王平子、胡母彦国诸人,皆以任放为达,或有裸体者,乐广笑曰:'名教中自有乐地,何为乃尔也!’”乐广认为,圣人之教中即是一片乐园,不假外求,不必如此放浪形骸。嵇阮:嵇指嵇康,阮指阮籍,皆为竹林七贤之一。逾闲:指逾越轨范,失于检点。沮溺:沮指长沮,溺指桀溺,为春秋时避世的隐士。
  【译文】读书人应该以钻研圣人之教为乐事,怎能像嵇康、阮籍等人,逾越轨范,恣意放荡?圣人抱着悲天悯人之胸怀,关心民生的疾苦,并不效法长沮、桀溺的避世独居,不理世事。

  67、勤俭安家久,孝悌家和谐
  【原文】纵容子孙偷安,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;专教子孙谋利,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。
  【注释】偷安:不管将来,只求目前的安逸。败门庭:败坏家风。赀财:财产。骨肉:比喻至亲。
  【译文】放纵子孙只图取眼前的逸乐,子孙以后一定会沉迷于酒色,败坏门风。专门教子孙谋求利益的人,子孙必定会因争夺财产而彼此伤害。

  68、忠厚足以兴业,勤俭足以兴家
  【原文】谨家父兄教条,沉实谦恭,便是醇潜子弟;不改祖宗成法,忠厚勤俭,定为修久人家。
  【注释】沉实:稳重笃实。醇潜:性情敦厚不浅薄。祖宗成法:祖宗所遗留下来的教训及做事的方法。
  【译文】谨慎地遵守父兄的教诲,待人笃实谦虚,就是一个敦厚的好子弟。不擅自删改祖宗留下来的教训和做人做事的方法,能厚道俭朴地持家,家道必能历久不衰。

  69、知莲朝开而暮合,悟草春荣而冬枯
  【原文】莲朝开而暮合,至不能合,则将落矣,富贵而无收敛意者,尚其鉴之。草春荣而冬枯,至于极枯,则又生矣,困穷而有振兴志者,亦如是也。
  【注释】尚其鉴之: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。
  【译文】莲花早晨开放,到夜晚便合起来,到了不能再合起来时,就是要凋落的时候了,富贵而不知收敛的人,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,而知道收敛。春天时,草木长得很茂盛,至冬天就干枯了,等枯萎到极处时,又到了草木再度发芽的春天了,身处穷困的境地而想奋起的人,应当以这一点自我勉励。

  70、自伐自矜必自伤,求仁求义求自身
  【原文】伐字从戈,矜字从矛,自伐自矜者,可为大戒;仁字从人,义(義)字从我,讲人讲义者,不必远求。
  【注释】自伐自矜:伐与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。
  【译文】伐字的右边是“戈”,矜字的左边是“矛”,戈、矛都是兵器,有杀伤之意;从这两个字,自夸自大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警惕。仁字在旁边的“人”,义字的下面是“我”,可见得要讲仁义,并不在远处,只要有人有我的地方,就可以实行。

  71、贫寒也须苦读书,富贵不可忘稼穑
  【原文】家纵贫寒,也须留读书种子;人虽富贵,不可忘稼穑艰辛。
  【注释】稼穑艰辛:种田及收成的辛劳。
  【译文】纵使家境贫穷困乏,也要让子孙读书;虽然是个富贵人家,也不可忘记耕种收获的辛劳。

  72、勤俭蕴育廉洁,艰辛炼铸伟人
  【原文】俭可养廉,觉茅舍竹篱,自饶清趣;静能生悟,即鸟啼花落,都是化机。一生快活皆庸福,万种艰辛出伟人。
  【注释】清趣:清新的乐趣。化机:造化的生机。庸福:平凡人的福分。
  【译文】勤俭可以修养一个人廉洁的品性,就算住在竹篱围绕的茅屋,也有它清新的趣味。在寂静中,容易领悟到天地之间道理,即使鸟儿鸣啼,花开花落,也都是造化的生机。能一辈子快乐无愁的过日子,这只不过是平凡人的福分;经历万种艰难困苦,才能成就一个伟人。

  73、存心方便无财也能济世,虑事精详愚者也成能人
  【原文】济世虽乏赀财,而存心方便,即称长者;生资虽少智慧,而虑事精详,即是能人。
  【注释】赀财:财货:存心方便:处处便利他人。
  【译文】虽然没有金钱财货帮助世人,但是,只要处处给人方便,便是一位有德的长者。虽然天生的资质不够聪明,但是,考虑事情却能处处清楚详细,就是一个能干的人。

  74、闲居常怀振卓心,交友多说切直话
  【原文】一室闲居,必常怀振卓心,才有生气;同人聚处,须多说切直话,方见古见。
  【注释】振卓心:振奋高远的心。切直话:实在而正直的言语。
  【译文】闲散居处时,一定要时常怀着策励振奋的心志,才能显出活泼蓬勃的气象。和别人相处时,要多说实在而正直的话,才是古人处世的风范。

  75、有才若无有德若虚,富贵生骄奢淫败俗
  【原文】观周公之不骄不吝,有才何可自矜;观颜子之若无若虚,为学岂容自足。门户之衰,总由于子孙之骄惰;风俗之坏,多起于富贵之奢淫。
  【注释】不骄不吝:不骄傲,不鄙吝。
  【译文】周公制礼作乐,是周朝的圣人,但是,他却不因为自己的才德,而对他人有骄傲和鄙吝的心。有才能的人,哪里可以自以为了不起呢?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他却“有才若无,有德若虚”,不断虚心学习。求学问哪里可以自以为满足呢?一个家族的衰败,总是由于子孙的骄傲懒惰,而社会风俗的败坏,多是由于大家过度的奢侈浮华。

  76、凝浩然正气,法古今完人
  【原文】孝子忠臣,是天地正气所钟,鬼神亦为之呵护;圣经贤传,乃古今命脉所系,人物悉赖以裁成。
  【注释】所钟:所聚集。裁成:裁剪修成。
  【译文】孝子和忠臣,都是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凝聚而成,所以连鬼神都加以爱惜保护。圣贤的经书典籍,是从古对今维系社会人伦的命脉,所有的忠臣、孝子、贤人、志士,都是靠着读圣贤书,效法圣贤的行为,而成为伟人的。

  77、一生温饱而气昏志惰,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
  【原文】饱暖人所共羡,然使离一生饱暖,而气昏志惰,岂足有为?饥寒人所不甘,然必带几分饥寒,则神紧骨坚,乃能任事。
  【注释】气昏志惰:神气昏昧,志气怠惰。神紧骨坚:精神抖擞,骨气坚强。
  【译文】人人都羡慕吃得饱、穿得暖的生活,可是,就算一生都享尽物质饱暖的生活,崦精神却昏昧怠惰,那又有什么作为呢?忍受饥寒是人们最不愿意的事,但是,饥寒却能策励人的志气,使精神抖擞,骨气坚强,这样才能承担重任。

  78、愁烦中具潇洒襟杯,暗昧处见光明世界
  【原文】愁烦中具潇洒襟怀,满抱皆春风和气;暗昧处见光明世界,此心即白日青天。
  【注释】潇洒襟怀: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。暗昧:事实隐秘不显明。
  【译文】在愁闷烦恼中,要具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,那么,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。在昏暗不明的环境里,要能保有光明的心境,内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。

  79、装腔作势百为皆假,不切实际一事无成
  【原文】势利人装腔做调,都只在体面上铺张,可知其百为皆假;虚浮人指东画西,全不向身心内打算,定卜其一事无成。
  【注释】装腔作调:故作姿态;矫揉做作。体面上:表面上。指东画西:言语杂乱,东拉西扯。虚浮:不切实。
  【译文】势利的人喜欢装模作样,只知道在表面上铺张,由此可以看透他所作所为都是虚假的。不切实际的人言不及义,东拉西扯,完全不从自己的内心下功夫,可以料定他什么都无法完成。

  80、心胸坦荡可见光明境界,涵养成正气做到勿忘勿助
  【原文】不忮不求,可想见光明境界;勿忘勿助,是形容涵养功夫。
  【注释】不忮不求:《诗经》邶风雄雉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藏。”是说一个人不陷害人,也不希求非分之财,这种人怎么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呢?“藏”是美善的意思。勿忘勿助:《孟子》公孙丑:“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,勿助长也。”这是指养气的功夫必定要把集聚道义当作一件事,但不可预先期望效果,只要心里不忘记由它自然生长就是了,也不要因为气不充足,另外想法子帮助它生长。“正”是预期的意思。
  【译文】由安贫知足,与世无争,不陷害别人,不贪取钱财的态度,可以看到一个人心境的光明。在涵养的工夫上,既不要忘记聚集道义以培养浩然正气,也不要因为正气不充足,就想要尽办法帮助它生长。

  81、求其理数亦难违,守其常变亦能御
  【原文】数虽有定,而君子但求其理,理既得,数亦难违;变固宜防,而君子但守其常,常无失,变亦能御。
  【注释】数:运数。理:合于万事万物的道理。常:常道。
  【译文】运数虽有一定,但君子只求所做的事合理,若能合理,运数也不会违背理数。凡事虽然应该防止意外,但君子如果能持守常道,只要常道不失去,再多的变化也能御防。

  82、和气致祥骄者必衰,从善者章为恶者弃
  【原文】和为祥气,骄为衰气,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;善是吉星,恶是凶星,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。
  【注释】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
  【译文】平和就是一种祥瑞之气,骄傲就是一种衰败之气,看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,并不困难。善良就是吉星,恶毒就是凶星,算命的人哪里必需要按照五行才能论断吉凶呢?

  83、人生不可安闲,日用必须简省
  【原文】人生不可安闲,有恒业,才足收放心;日用必须简省,杜奢端,即以昭俭德。
  【注释】恒业:长久营生的产业。放心:放逸的本心。
  【译文】人活在世上是不可闲逸度日,有了长久营生的事业,才能够将放失的本心收回。平常花费必须简单节省,杜绝奢侈的习性,正可以昭明节俭的美德。

  84、秤心斗胆成大功,铁面铜头真气节
  【原文】成大事功,全仗着秤心斗胆,有真气节,才算得铁面铜头。
  【注释】秤心斗胆:比喻一个人心志坚定,胆识远大。铁面铜头:比喻一个人公正无私,不畏权势。
  【译文】能够成大事立大功的人,完全靠着坚定的心志,以及远大的胆识。真正有气节的人,才可能铁面无私,不畏权势。

  85、责人先责己,信己亦信人
  【原文】但责己,不责人,此远怨之道也;但信己,不信人,此取败之由也。
  【注释】远怨:远离怨恨。
  【译文】只责备自己,不责备他人,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。只相信自己,不相信他人,是做事情失败的主要原因。

  86、无执滞心始通达事理,不做作气还本来面目
  【原文】无执滞心,才是通方士;有做作气,便非本色本。
  【注释】通方士:博学而通达事理的人。本色:本来面目。
  【译文】没有执着滞碍的心,才是通达事理的人。有矫揉造作的习气,便无法做真正的自己。

  87、心为主宰,死留美名
  【原文】耳目口鼻,皆无知识之辈,全靠者(俗作这)心作主人;身体发肤,总有毁坏之时,要留个名称后世。
  【注释】者心:这心。
  【译文】眼耳鼻口,都是不能够思想的东西,完全依赖这颗心来作为它们的主宰。身体肌肤,在我们死后都会腐败毁损,总要留一个好名声让后人称颂。

  88、有生资更需努力,慎大德也矜细行
  【原文】有生资,不加学习,气质究难化也;慎大德,不矜细行,形迹终可疑也。
  【注释】生资:天赋优良的资质。学力:努力学习。不矜细行:不拘小节。
  【译文】天生的资材很美好,如果不加以学习,脾气性情还是很难有所改进的。只在大行为上留心谨慎,却在小节上不加以爱惜,到底让人对他的言行不能信任。

  89、忠厚传世入,恬淡趣味长
  【原文】世风之狡诈多端,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;末俗以繁华相尚,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。
  【注释】颠扑不破:理义正当,不能推翻。趣味弥长:滋味更耐久。
  【译文】世俗的风气愈来愈流于狡猾欺诈,但是,忠厚的人诚恳踏实,他们的稳重质朴,永远是众人行事的横范。近世的习俗愈来愈崇尚奢侈浮华,不过,还是寂静平淡的日子,更耐人寻味。

  90、交友要交正直者,求教要向德高人
  【原文】能结交直道朋友,其人必有令名;肯亲近耆老成,其家必多善事。
  【注释】直道:行事正事。令名:美好的名声。耆德老成:德高望重的老年人。
  【译文】能与行为正直的人交朋友,这样的人必然也会有好的名声;肯向德高望重的人亲近求教,这样的家庭必然常常有善事。

  91、解邻纷争即化人之事,讲说因果亦劝善之方
  【原文】为乡邻解纷争,使得和好如初,即化人之事也;为世俗谈因果,使知报应不爽,亦劝善之方也。
  【注释】化人:教化他人。不爽:没有失误。
  【译文】替乡里的邻居解决纷争,使他们和最初一样友好,这便是感化他人的事了。向世俗的人解说因果报应的事,使他们知道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,的道理,这也是一种劝人为善的方法。

  92、发达福寿空命定,努力行善最要紧
  【原文】发达虽命定,亦由肯做工夫;福寿虽天生,还是多积阴德。
  【译文】一个人的飞黄腾达,虽然是命运注定,却也是因为他肯努力。一个人的福分寿命,虽然是一生下来便有定数。仍然还是要多做善事来积阴德。

  93、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源
  【原文】常存仁孝心,则天下凡不可为者,皆不忍为,所以孝居百行之先;一起邪恶念,则生平极不欲为者,皆不难为,所以淫是万恶之首。
  【注释】百行:一切行为。
  【译文】心中常抱着仁心、孝心,那么,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,都不会忍心去做,所以,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。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秽恶念头,那么,平常很不愿做的事,现在做起来一点也不困难,因此,淫心是一切恶行的开始。

  94、享受减几分方好,处世忍一下为高
  【原文】自奉必减几分方好,处世能退一步为高。
  【注释】自奉:对待自己。
  【译文】对待自己,最好不要把自己侍候得太好;与世人相处,最好凡事能退一步想,才是聪明的做法。

  95、持守本分安贫乐道,凡事忍让长久不衰
  【原文】守分安贫,何等清闲,而好事者,偏自寻烦恼;持盈保泰,总须忍让,而恃强者,乃自取灭亡。
  【注释】持盈保泰:事业到达极盛时,不骄傲自满,反能谦谨地保持着。
  【译文】能持守本分而安贫乐道,这是多么清闲自在的事,然而喜欢兴造事端的人,偏偏要自找烦恼。在事业极盛时,总要不骄不满,凡事忍让,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衰退,因此仗势欺人的人,等于是自取灭亡。

  96、境遇无常须自立,光阴易逝早成器
  【原文】人生境遇无常,须自谋取一吃饭本领;人生光阴易逝,要早定一成器日期。
  【注释】境遇: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遭遇。成器:成为可用之器,即指一个能有所成就的意思。
  【译文】人生中的环境和遭遇是没有一定的,自己一定要谋求足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,才不至受困于环境。人的一生仅仅数十寒暑,很容易便逝去了,一定要及早订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,在一定的期限内使自己成为一个用的人。

  97、河川学海而至海,苗莠相似要分清
  【原文】川学海而至海,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;莠非苗而似苗,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。
  【注释】谋道:追求学问及人生的大道理。莠:妨害禾苗生长的草,像禾,俗名狗尾草。
  【译文】河川学习大海的兼容并蓄,最后终能汇流入海,海能容纳百川,所以,一个人追求学问与道德的心,也应该如此,永不止息。田里的莠草长得很像禾苗,可是它并不是禾苗,所以,深究事理的人不能没有真知灼见,否则便容易被蒙蔽。

  98、守身必谨严,养心须淡泊
  【原文】守身必谨严,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,养心须淡泊,凡足以累吾以者勿为也。
  【注释】守身:持守自身的行为、节操、戕:损害。
  【译文】持守节操必须十分谨慎严格,凡是足以损害自己操守的行为,都应该戒除。要以宁静寡欲涵养自己的心胸,凡是会使我们心灵疲累不堪的事,都不要去做。

  99、有德不在有位,能行不在能言
  【原文】人之足传,在有德,不在有位;世所相信,在能行,不在能言。
  【注释】足传:值得让人传说称赞。
  【译文】一个人值得为人所称道,在于他有高尚的德性,而不在于他有高贵的地位。世人所相信的,是那些凡事都能实践得很成功的人,并不是那些嘴里说得好听的人。

  100、称誉易而无怨言难,留田产不若教习业
  【原文】与其使乡党有誉言,不如令乡党无怨言;与其为子孙谋产业,不如教子孙习恒业。
  【注释】誉言:称誉的言辞。产业:田地房屋等能够生利的叫做产业。恒业:可以长久谋生的事业。
  【译文】与其让邻里对你称赞有加,不如让乡里对你毫无抱怨。替子孙谋求田产财富,倒不如让他学习可以长久谋生的本领。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[4][5]
文章标签:国学典籍  围炉夜话  王永彬  
文章作者:清·王永彬  文章来源:网络  更新日期:2023-10-20
〖文章浏览:〗〖打印文章〗〖发送文章
·《近思录》卷十·政事2023-10-21
·《近思录》卷十一·教学2023-10-21
·《近思录》卷十二·警戒2023-10-21
·《近思录》卷十三·异端2023-10-21
·《近思录》卷十四·圣贤2023-10-21
·《近思录》朱熹后序2023-10-21
·BookGet V1.2.2(数字古籍图书下载工具)2023-09-20
阅读说明
·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,本站即做删除处理。
·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[中国政府网(www.org.cn)],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,请浏览[中国政府网]网站。
·本站转载的文章,不为其有效性,实效性,安全性,可用性等做保证。
·如果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建议,请联系[网站管理员]。
  当百网
  本站使用【啊估文章软件站】网站系统    网站管理员留言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