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〗 |
《列子》周穆王第三 |
【原文】 郑人有薪于野者[1],遇骇鹿,御而击之[2],斃之。恐人见之也,遽而藏诸隍中[3],覆之以蕉[4],不胜其喜。俄而遗其所藏之处,遂以为梦焉,顺涂而詠其事。傍人有闻者,用其言而取之。既归,告其室人曰:“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,吾今得之,彼直真梦矣。”室人曰:“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?讵有薪者邪[5]?今真得鹿,是若之梦真邪?”夫曰:“吾据得鹿,何用知彼梦我梦邪?”薪者之归,不厌失鹿[6]。其夜真梦藏之之处,又梦得之之主。爽旦[7],案所梦而寻得之。遂讼而争之,归之士师[8]。士师曰:“若初真得鹿,妄谓之梦;真梦得鹿,妄谓之实。彼真取若鹿,而若与争鹿[9]。室人又谓梦仞人鹿[10],无人得鹿。今据有此鹿,请二分之。”以闻郑君。郑君曰:“嘻!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?”访之国相。国相曰:“梦与不梦,臣所不能辨也。欲辨觉梦,唯黄帝、孔丘[11]。今亡黄帝、孔丘,孰辨之哉?且恂士师之言可也[12]。” 【注释】 [1].薪——砍柴。 [2].御——张湛注:“御,迎。” [3].遽——急促。隍——《释文》:“隍音黄,无水池也。” [4].蕉——《集释》引黄生:“蕉、樵,古字通用。取薪曰樵,谓覆之以薪也。《庄子·人世间》‘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’,字与此同,谓死人骨如积薪也。” [5].讵——音jù(巨),岂,难道。 [6].厌——音yan(烟),通,安貌。 [7].爽旦——爽,明。爽旦,天亮。 [8].士师——官名,掌管禁令、狱讼、刑罚。古代为法官之通称。 [9].而与若争鹿——陶鸿庆:“‘而与若争鹿’,当作‘而若与争鹿’。此云争鹿,指失鹿者言;下云今据有此鹿,指取鹿者言,故请二分之也。”此说可供参考。 [10].仞——通“认”。 [11].欲辨觉梦,唯黄帝孔丘——俞正燮:“《史记正义》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‘黄帝梦大风吹天下尘垢皆去,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。帝寐而叹曰:风为号令,执政者也;垢去土,后在也。天下岂有姓风名者后哉?夫千钧之弩,异力者也;驱羊万群,能牧民为善者也。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?于是依二占而求之,得风后于海隅,登以为相;得力牧于大泽,进以为将。黄帝因著《占梦经》十一卷。’其圆梦之法径情直遂而竟得之,可谓象罔得珠矣。《灵枢》有《淫邪发梦篇》。《占梦经》,《艺文志》有之,曰:《黄帝长柳占梦》。孔子两楹之梦见《檀弓》。辨梦言黄帝、孔丘,此其义也。” [12].恂——相信。《释文》:“恂音荀,信也。” 【译文】 郑国有个人在野外砍柴,碰到一只受了惊的鹿,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。他怕别人看见,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没有水的池塘里,并用砍下的柴覆盖好,高兴得不得了。过了一会儿,他忘了藏鹿的地方,便以为刚才是做了个梦,一路上念叨这件事。路旁有个人听说此事,便按照他的话把鹿取走了。回去以后,告诉妻子说:“刚才有个砍柴人梦见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,我现在得到了,他做的梦简直和真的一样。”妻子说:“是97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?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?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,是你的梦成了真吗?”丈夫说:“我真的得到了鹿,哪里用得着搞清楚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?”砍柴人回去后,不甘心丢失了鹿。夜里真的梦到了藏鹿的地方,并且梦见了得到鹿的人。天一亮,他就按照梦中的线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里。于是两人为争这只鹿而吵起来,告到了法官那里。法官说:“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,却胡说是梦;明明是在梦中得到了鹿,又胡说是真实的。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,你要和他争这只鹿。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,并没有什么人得到过这只鹿。现在只有这只鹿,请你们平分了吧!”这事被郑国的国君知道了。国君说:“唉!这法官也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?”为此他询问宰相。宰相说:“是梦不是梦,这是我无法分辨的事情。如果要分辨是醒还是梦,只有黄帝和孔丘才行。现在没有黄帝与孔丘,谁还能分辨呢?姑且听信法官的裁决算了。” 【本文分页】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文章作者:列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