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
会员中心
] [
发布文章
][
发布软件
] [
中文繁體
]
文章
·
资料
电脑软件
手机软件
网站源码
电脑·手机·网络
学习
话题
娱乐
故事
文化·历史
国学典籍
法律法规
操作系统
网络
办公·文件
音频视频
图形图像
硬件·驱动程序
行业
学习
编程
游戏
安卓
苹果
鸿蒙
其他
ASP
ASP.NET
JSP
PHP
HTML
·
CSS
·
JavaScript
本 站 搜 索
文章
软件
[选项]
文章类别:
[全部]
电脑·手机·网络
话题
故事
文化·历史
娱乐
学习
法律·法规
国学典籍
搜索选项:
文章编号
文章标题
文章作者
文章来源
相关链接
关键字词
文章标签
文章内容
软件类别:
[全部]
操作系统
网络
办公·文件
音频视频
图形图像
行业
编程
教学学习
游戏
硬件·驱动程序
安卓系统
苹果系统
鸿蒙系统
其他系统
HTML·CSS·JavaScript
ASP
JSP
PHP
ASP.NET
搜索选项:
软件编号
软件名称
软件作者
软件来源
相关链接
关键字词
软件标签
软件简介
推 荐 文 章
More...
二十四节气的起源、口诀、..
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..
中国年号列表
汉朝和新朝 西汉 建元..
吉祥画、龙凤呈祥、八仙过..
吉祥画系列传说 中国..
生活中常说的词语(成语)知识
【四大名绣】苏绣〖苏州〗、..
中华民族
1、中华民族概念提出 ..
《二十四孝》图文
知道“二十四孝”的人,已经..
文 章 阅 读 排 行
个人求职简历封面(创意/简..
..
中国古代十大阵法
中国古代十大阵法:一字长蛇阵二..
中国古代四大美女--贵妃醉..
三、贵妃醉酒 杨贵妃(7..
中国历史年表--西汉时期
前206年------汉王元年 十月..
《二十四孝》图文
知道“二十四孝”的人,已经..
大清帝国19个附属国的变迁史
前段时间无意间看到..
文 章 信 息
历代名人祭黄帝陵
〖
评论()
〗〖
留言
〗〖
收藏
〗
〖文章分类:
文化·历史
/
华夏文化
〗〖
阅读选项
〗
【字体】
宋体
黑体
楷体
隶体
幼圆
微软雅黑
【字号】
12px
14px
16px
20px
24px
36px
【颜色】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■
应用到全部文章阅读页面
司马迁实地考察黄帝陵
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,字子长,是陕西韩城人。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官。
司马迁出生于一个世代史官之家,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。据说,他十岁就能诵读古文,二十岁就开始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。他到过会稽,访问过夏禹的遗迹;到过姑苏,眺望了范蠡泛舟的五湖;在淮阳,采访过韩信的故事;经邹、鲁访问过孔子、孟子的故居。此外,他还北到涿鹿,登过长城;南游沅湖,西至崆峒。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。这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,真是一个壮举。司马迁的游历,使他加深了对祖国自然环境、社会生活、风土人情、历史文化、文物古迹的深刻了解,为他后来写《史记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汉武帝元封元年,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病逝。司马迁继承父业,作了太史令,时年已三十八岁。
这时他就开始为写作《史记》作准备工作。当时,碰到的难题之一,即:三皇五帝如何写?五帝之一的轩辕黄帝怎么写?司马迁认为:从远古时期的传说,到秦汉时期的学者,一致公认为轩辕黄帝是中会民族的始祖,但在当时仍然存在着各种异说。就连黄帝埋葬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说法。有的传说在河南,有的传说在山东,有的传说在河北,有的人还说在甘肃。为了慎重起见,司马迁决定亲自进行实地考察。据说,司马迁出长安,一不坐轿,二不带随从,只身乘马,长途跋涉,沿“秦直道”北上,来到翟道城(今黄陵)桥山一带。他没有惊动官府,也没有打扰百姓,更未暴露自己的身份,独自一人四处奔走,观察地形,访问老人,查看史料,抄写碑文,瞻仰了历史传说的各种遗迹,了解了风土人情。
相传,有一天,司马迁手里提着一筐陶片、石片,边走边看,爱不释手,一群儿童以为他是个讨饭吃的疯子,都围住他喊叫:“疯子,那是石头片,不能吃......。”司马迁只笑不答言。大人们跑出来一看,见是一群顽童围着一位陌生人耍笑,便赶走了顽童,并拿来了两个馍馍,递给司马迁。司马迁接过馍,点头笑了笑,边吃边走了。据说,他在翟道城周围方圆二十里,整整考察了四十多天,搜集了当地流传的有关黄帝的传闻逸事,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可靠实据。回长安后,他首先写出了《史记》中的第一篇――《黄帝本纪》,第一次肯定了“黄帝崩,葬桥山”的伟大历史考证。从此,黄帝陵始得传名于世。据旧中部县志载:司马迁这次考证后,地方官员就创建了“轩辕庙”。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(公元前八世纪中),正式建庙于城北桥山西麓。宋太祖开宝五年,因河水浸蚀,又把庙址从西山麓移到东山麓,这就是现在的“轩辕庙”址。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语说:“汉代立庙,唐朝建,到了宋朝把庙迁。不论谁来坐皇帝,登基都不忘祖先。”
【本文分页】
[1]
[2]
[3]
[4]
[5]
[6]
[7]
[8]
[9]
[10]
[11]
[12]
[13]
[14]
[15]
文章作者:未知 更新日期:
2005-06-11
〖文章浏览:〗〖
打印文章
〗〖
发送文章
〗
阅读说明
·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,本站即做删除处理。
·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[中国政府网(www.org.cn)],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,请浏览[中国政府网]网站。
·本站转载的文章,不为其有效性,实效性,安全性,可用性等做保证。
·如果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建议,请联系[
网站管理员
]。
当百网
本站使用【啊估文章软件站】网站系统
〖
网站管理员留言簿
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