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〗 |
《列子》仲尼第四 |
【原文】 目将眇者[1],先睹秋毫[2];耳将聋者,先闻蚋飞[3];口将爽者[4],先辨淄渑[5];鼻将窒者,先觉焦朽;体将僵者,先亟奔佚[6];心将迷者,先识是非:故物不至者则不反。 【注释】 [1].眇——眼睛。 [2].睹——见。秋毫——秋天的毫毛,喻极细微的东西。 [3].蚋——音ru(锐)。卢重玄解:“秦时蚊为蚋。” [4].爽——张湛注:“爽,差也。” [5].淄渑——淄,水名,即今山东省内的淄河。渑,水名,源出山东淄博市东北。张湛注:“淄渑水异味,既合则难别也。”《释文》引《说符篇》:“淄渑之合,易牙尝之。” [6].先亟奔佚——亟,音q(气),爱。《方言》:“亟,爱也。东齐海岱之间曰亟,自关而西,秦晋之间,凡相敬爱,谓之亟。”佚,同“逸”。奔快,疾驰。 【译文】 眼睛将要瞎的人,先看到秋天的毫毛;耳朵将要聋的人,先听到蚊子乱飞的声音;口舌将要失去味觉的人,先辨出淄渑两水滋味的差别;鼻子将要失去嗅觉的人,先闻到烧焦的气味;身体将要僵硬的人,先喜欢奔跑;心灵将要糊涂的人,先识别是非:所以事物不发展到极点,是不会走向反面的。 【本文分页】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文章作者:列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