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〗 |
《列子》仲尼第四 |
【原文】 子列子既师壶丘子林,友伯昏瞀人,乃居南郭[1]。从之处者,日数而不及[2]。虽然,子列子亦微焉[3]。朝朝相与辩,无不闻。而与南郭子连墙二十年,不相谒请。相遇于道,目若不相见者。门之徒役以为子列子与南郭子有敌不疑[4]。有自楚来者,问子列子曰:“先生与南郭子奚敌?”子列子曰:“南郭子貌充心虚,耳无闻,目无见,口无言,心无知,形无惕[5],往将奚为?虽然,试与汝偕往。”阅弟子四十人同行[6]。见南郭子,果若欺魄焉[7],而不可与接。顾视子列子,形神不相偶,而不可与群。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者与言,衎衎然若专直而在雄者[8]。子列子之徒骇之[9]。反舍,咸有疑色。子列子曰:“得意者无言,进知者亦无言[10]。用无言为言亦言,无知为知亦知。无言与不言[11],无知与不知,亦言亦知,亦无所不言,亦无所不知,亦无所言,亦无所知。如斯而已,汝奚妄骇哉?” 【注释】 [1].乃——《释文》:“‘乃居’,一本作‘反居’。”杨伯峻:“《御览》四零六引正作‘反’。”郭——外城。 [2].日——胡怀琛:“‘日’为‘百’字之误。”王叔岷:“《初学记》十八引‘处’作‘游’,‘日’作‘百’,《御览》四百四引‘日’亦作‘百’,疑作‘百’者是也。” [3].微——幽昧,不明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。”郑玄笺:“微谓不明也。” [4].敌——仇。 [5].惕——陶鸿庆云:“‘惕’当为‘’。《说文》:‘,交也。’即‘易’之本字。‘形无’者,谓其形无交易也。” [6].阅——汇集。 [7].欺魄——张湛注:“欺魄,土人也。”土人即泥人。王重民:“欺魄用以请雨。”“此谓南郭子若欺魄者,以见其得道之深,即所谓形若槁木、心若死灰也。” [8].衎衎然——衎,音kàn(看)。卢重玄解:“衎衎然,求胜之气耳。” [9].子列子之徒骇之——张湛注:“见其尸居,则自同土木;见其接物,则若有是非,所以惊。” [10].进——通“尽”。 [11].与——俞樾:“与犹为也。” 【译文】 列子拜壶丘子林为师,以伯昏瞀人为友,然后居住在城南边上,跟列子相交往的,以百计数也不够。即使这样,列子也不夸耀自大。他们天天地一起讨论问题,远近没有不知道的。而与南郭子隔墙为邻二十年,却从不互相拜访来往。在路上相遇时,眼睛像不认识一样。门下的弟子和仆役都以为列子与南郭子有仇,一点不怀疑。有一个从楚国来的人,问列子说:“先生与南郭子为什么互相敌视?”列子说:“南郭子形貌充实而心灵空虚,耳朵不听,眼睛不看,口不说话,心灵没有知觉,形体没有变动,去拜访他干什么呢?即使这样,我姑且和你一起去一趟看看吧。”于是列子选了四十个弟子同行。见到南郭子,果然和土偶一样,不能同他交谈。回头看看列子,精神与形体已不在一起,也不能同他谈论了。没有一会儿,南郭子指着列子弟子末行一人,和他谈话,一副好胜的神气,好像抓住了真理,是一位胜利者。列子的弟子大为惊骇。回到住处,都带着疑问的面色。列子说:“懂得真意的人不再说话,什么都懂的人也不再说话。以无言为言也是一种言,以无知为知也是一种知。应当以无言为不言,以无知为不知。这样,也说了,也知了,也是无所不说,也是无所不知,也是什么都没有说,也是什么都不知道。像这样就行了,你们为什么要胡乱惊讶呢?” 【本文分页】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文章作者:列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