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〗 |
《列子》汤问第五 |
【原文】 南国之人祝发而裸[1],北国之人鞨中而裘[2],中国之人冠冕而裳。九土所资[3],或农或商,或田或渔,如冬裘夏葛[4],水舟陆车,默而得之,性而成之。越之东有辄沐之国[5],其长子生,则鲜而食之[6],谓之宜弟。其大父死[7],负其大母而弃之[8],曰:‘鬼妻不可以同居处[9]。’楚之南有炎人之国[10],其亲戚死■,■其肉而弃之■,然后埋其骨,乃成为孝子。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■,其亲戚死,聚■积而焚之■,熏则烟上■,谓之登遐■,然后成为孝子。此上以为政,下以为俗,而未足为异也。 【注释】 [1].祝发而裸——《释文》:“孔安国注《尚书》云:祝者,断截其发也。《汉书》云:越人断发文身,以避蛟龙之害。一本作‘被’,恐误。裸,谓不以衣蔽形也。” [2].鞨巾——鞨,音mò(末)。鞨巾,男子束发的头巾。 [3].九土所资——九土,指九州,古代就其所知的大陆划分的九个地理区域。《周礼·职方》作幽州、并州、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雍州。资,供给,资源。 [4].葛——丝织品。 [5].辄沐之国——沐,张湛注:“又休。”《释文》作“休”,云,“辄,《说文》作耴,耳垂也。休,美也。” [6].鲜而食之——鲜,卢文弨:“鲜,当以解剥为义。”汪中:“鲜,析也,声之转。”王重民:“鲜,盖‘解’字之误。” [7].大父——祖父。 [8].大母——祖母。 [9].以——与。北宋本、吉府本、《墨子·节葬篇》作“与”。 [10].炎人之国——《释文》“炎”作“啖”,云:“啖,本作炎。”《墨子·节葬篇》作“啖”。 ■亲戚——古指父母兄弟等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“事舜亲戚”,张守节正义:“亲戚,谓父瞽叟、后母、弟象、妹颗乎等。”本文下有“乃成为孝子”一句,则此处当指父母。 ■■——音xiǔ(朽),腐烂。《释文》:“■本作■,音寡,剔肉也。又音朽。” ■仪渠之国——即义渠国,在今甘肃省境内。 ■■——《释文》:“■,音柴。《说文》:烧柴焚燎以祭灭神。或通作柴。” ■熏——火烟上出。 ■登遐——又作“登假”、”登霞”、“升霞”、“升假”,犹言仙去。 【译文】 南方国家的人截断头发而裸露身体,北方国家的人头札布中而身穿皮裘,中州国家的人头戴礼帽而身穿衣裳。依据九州条件的不同,有的种地有的经商,有的打猎有的捕鱼,就像冬天穿皮袄、夏天穿丝绸,水行坐船、陆行乘车一样。不用说话自然明白,顺应本性自然成功。越国的东方有个辄沐国,第一个儿子生下来后,就解剥并吃掉他,说是对下面的弟弟有好处。他们的祖父去世了,要把祖母背出去扔掉,说:‘死鬼的妻子不能与我们住在一起。’楚国的南方有个炎人国,他们的父母去世了,要把身上的肉剔下来扔掉,然后把骨头埋到土里,才算是孝子。秦国的西方有个仪渠国,他们的父母去世了,要把柴火堆起来放在尸体下焚烧,烧的尸体的烟气直往上跑,叫:做升天,这样才算是孝子。在上面的人以此为政事,在下面的人以此为风俗,而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。 【本文分页】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[17] 文章作者:列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