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
《列子》说符第八
  【原文】

  孙叔敖疾,将死,戒其子曰:“王亟封我矣[1],吾不受也。为我死[2],王则封汝。汝必无受利地。楚越之间有寝丘者[3],此地不利而名甚恶,楚人鬼而越人■[4],可长有者唯此矣。”孙叔敖死,王果以美地封其子。子辞而不受,请寝丘,与之,至今不失。

  【注释】

  [1].亟——音q(气),屡次。

  [2].为——如,若。[3]寝丘——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,接安徽阜阳县界,春秋时不在楚越之间,恐有误。

  [4].楚人鬼而越人■——■,音j(基),即祥,祈求福佑。张湛注:“信鬼神与祥。”

  【译文】

  孙叔敖病了,快要死的时候,告戒他儿子说:“大王多次封我食邑,我都没有接受。如果我死了,大王就会封给你。你一定不要接受好地方。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叫寝丘的地方,那里土地不肥沃,名声很不好,楚人相信鬼神,越人相信祈祷,可以长久保持的只有这个地方。”孙叔敖去世后,楚王果然用好地方封他儿子。儿子推辞不接受,请求换成寝丘,楚王给了他,直到现在也没有失去这个地方。

  【原文】

  牛缺者,上地之大儒也[1],下之邯郸,遇盗于耦沙之中[2],尽取其衣装车。牛步而去[3],视之欢然无忧■之色[4]。盗追而问其故,曰:“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[5]。”盗曰:“嘻!贤矣夫!”既而相谓曰:“以彼之贤,往见赵君,使以我为[6],必困我,不如杀之。”乃相与追而杀之。燕人闻之,聚族相戒曰:“遇盗,莫如上地之牛缺也。”皆受教。俄而其弟适秦,至关下[7],果遇盗。忆其兄之戒,因与盗力争。既而不如[8],又追而以卑辞请物。盗怒曰:“吾活汝弘矣,而追吾不已,迹将著焉[9]。既为盗矣,仁将焉在?”遂杀之,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。

  【注释】

  [1].上地——据下文,应为燕国地名。

  [2].耦沙——梁玉绳:“《汉书·地理志》及《说文》,■水出赵国襄国县县西北,师古音藕。《寰字记》五十九,■水在邢州沙河县西北十六里,俱名沙河水,即耦沙也。”

  [3].尽取其衣装车,牛步而去——俞樾:“此当作‘尽取其衣装车马,牛缺步而去。”

  [4].忧■——■,音ln(吝),同“吝”。忧愁与吝惜。

  [5].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——陶鸿庆以下“所”字衍,此句应为“君子不以所养害其养。”王重民以上“所”字下脱“以”字,此句应为“君子不以所以养害其所养。”

  [6].使以我为——陶鸿庆:“‘使以我为’下脱‘事’字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云:‘以此而见王者,必且以我为事也。’可据补。”

  [7].至关下——关,《集释》:“北宋本、汪本、《四解》本作‘阙’,《道藏》白文本、林希逸本、江■本、元本、世德堂本作‘关’,今正。”王先慎:“阙乃关字形近而伪,即函谷关。”

  [8].如——杨伯峻:“‘如’,当作‘与’。”

  [9].著——通“著”,显明。

  【译文】

  牛缺是上地的一位大儒,往南到邯郸去,在耦沙遇到了强盗,把他的衣物车马全部抢走了。牛缺步行而去,看上去还是高高兴兴的样子,没有一点忧愁吝惜的面容。强盗追上去问他是什么缘故,他说:“君子不因为养身的财物而损害了身体。”强盗说:“唉!真是贤明啊!”过了一会儿强盗们又互相议论说:“以这个人的贤明,前去进见赵君,假使说了我们抢劫的事,一定要来围困我们,不如杀了他。”于是一道追上去杀了他。一个燕国人听到这事,集合族人互相告戒说:“碰到了强盗,不能再像上地的牛缺那样了。”大家都接受了教训。不久,这个燕国人的弟弟到秦国去,到了函谷关下,果然遇上了强盗,想起了他哥哥的告戒,便和强盗尽力争夺。强盗不给,又追上去低声下气地请求还他财物。强盗发火说:“我让你活下来已经够宽宏大量的了,你却追我不止,痕迹已经快要暴露出来了。既然做了强盗,哪里还要什么仁义?”于是杀了他,又牵连杀害了他的同伴四五个人。
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

文章作者:列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