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
《列子》说符第八
  【原文】

  人有枯梧树者,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,其邻人遽而伐之[1]。邻人父因请以为薪[2]。其人乃不悦,曰:“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。与我邻,若此其险,岂可哉?”

  【注释】

  [1].遽——惶恐。邻——俞樾:“‘邻’字衍文也。上云‘人有枯梧树者’,此云‘其人,,即此人也。”

  [2].邻人父——王叔岷:“《六帖》十六引无‘人,字,今本‘人’字疑涉上下文而衍。《吕氏春秋·去宥篇》亦无‘人’字。”

  【译文】

  一个人家有棵枯死了的梧桐树,他邻居家的老人说枯死了的梧桐树不吉祥,那个人惶恐地把梧桐树砍倒了。邻居家的老人于是请求要这棵树当柴烧。那个人很不高兴,说:“邻居家的老人原来仅仅是想要我这棵树当柴烧才教我砍倒树的。他和我是邻居,却这样阴险,难道可以吗?”

  【原文】

  人有亡扶者[1],意其邻之子,视其行步,窃扶也;颜色,窃鈇也;言语,窃鈇也;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[2]。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[3],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,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。

  【注释】

  [1].鈇——音fū(夫),又读fǔ(府),通“斧”。

  [2].动作——《集释》:“‘动作’各本皆作‘作动’。”王重民:“‘作动’二字,《御览》七百六十三引作‘动作’是也。下文云‘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,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’。”杨伯峻:“《吕览·去尤篇》亦作‘动作态度’,王说是也。今依卢重玄本、《道藏·四解》本订正。《事文类聚·别集》十八、《合壁事类·续集》三三引亦作‘动作’。”

  [3].抇——音jué(掘),掘。

  【译文】

 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,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孩子偷了,看那个孩子的走路,像偷斧子的;脸色,像偷斧子的;说话,像偷斧子的;动作态度无论干什么没有不像偷斧子的。不久他在山谷里掘地,找到了那把斧子。过了几天又见到他邻居家的孩子,动作态度便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。
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

文章作者:列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