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
  【原文】

  问:“文中子是如何人?”

  先生曰:“文中子庶几‘具体而微’,惜其蚤死。” 问:“如何却有续经之非?” 曰:“续经亦未可尽非。”

  请问。

  良久曰:“更觉‘良工心独苦’。”

  “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。”

  【译文】

  有人问:“文中子王通是一位什么样的人?”

  先生说:“王通差不多可说是‘具体而微’的人,可惜他英年早逝。”

  又问:“怎么会有续经的过失呢?”

  先生说:“关于续经的问题,也不能全盘否定。”

  再问是怎么回事?先生沉思了很久,方说:“更觉‘良工心独苦’。”

  “许鲁斋认为儒者以谋生为主的说法,也害人匪浅。”

  〔评析〕

  此段对话内容不完整,当时师生讨论时的情境和气氛不同,表述的意思也有区别,所以,只能联系前后文来揣摩其中的含义。

  【原文】

  问仙家元气、元神、元精。

  先生曰:“只是一件,流行为气,凝聚为精,妙用为神。”

  “喜、怒、哀、乐本体自是中和的。才自家着些意思,便过不及,便是私。”

  问“哭则不歌。”

  先生曰:“圣人心体自然如此。”

  “克己须要扫除廓清,一毫不存,方是。有一毫在,则众恶相引而来。”

  【译文】

  有人请教,道家所谓的元气、元神、元精是指什么?

  先生说:“三者是一个意思。气即流行,精即凝聚,神即妙用。”

  “喜怒哀乐,本体原为中和。自己一旦有别的想法,稍有过分或达不到,便是私。”

  陆澄问道:“为什么会哭则不歌?”

  先生说:“圣人的心体,自然是这样的。”

  “克己务必彻底干净,一点私欲都没有才算可以。有一点私欲存在,众多的邪恶就会接踵而至。”

  〔评析〕

  “精、气、神”是道家的命题,同时也是其他各家研究的课题。陽明先生在这里阐明了自己的观点,“气即流行”。流行的功用是载体,是调节、运转;“精即凝聚”,凝聚的功用是定,有定就有力量;“神即妙用”,妙用是对凝聚而言,定是为了用,而且要妙用,否则就达不到无为而致有为的目的。总之,元气是生命的根本,精、神是生命的主宰,三者共为一体。
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[19][20][21][22][23][24][25][26]

文章作者:明·王阳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