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
  【原文】

  问:“延平云:‘当理而无私心。’当理与无私心,如何分别?”

  先生曰:“心即理也。无私心即是当理,未当理便是私心。若析心与理言之,恐亦未善。”

  【译文】

  有人问道:“延平先生说:‘当理而无私心。’合于理与无私心怎样区别?”

  先生说:“心即理。没有私心,就是合于理。不合于理,就是存有私心。如果把心和理分开来讲,大概也不妥当。”

  〔评析〕

  心中无理犹如死灰,丧失了本性,已不是心。性在心在,亦合于理,心、性、理原本一体,以茶杯为喻,茶杯的形体是心,它的质地为性,而它的功用为理,名者有三,实为一体。
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[19][20][21][22][23][24][25][26]

文章作者:明·王阳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