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〗 |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薛侃录 “一以贯之”的功夫 |
【原文】 刘观时问:“未发之中是如何?” 先生曰:“汝但戒惧不睹,恐惧不闻,养得此心纯是天理,便自然见。” 观时请略示气象。先生曰:“哑子吃苦瓜,与你说不得,你要知此苦,还须你自吃。”时曰仁在旁,曰:“如此才是真知,即是行矣。”一时在座诸友皆有省。 【译文】 刘观时问:“未发之中指的是什么?” 先生说:“只要你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,此心修养得纯为天理,最后你自然就能理解。” 观时请先生大概谈一下其景象。先生说:“这是所谓的哑巴吃苦瓜,与你说不得,你要明白其中之苦,还须自己去品尝。”其时,徐爱在一旁说:“如此,方为真知,才算行了。”一时之间,在坐的各位都有所感悟。 〔评析〕 什么是“未发之中”?简言之,就是念头未起之时。念头未起时,就只有本原的“性”在心中,没有恶,没有善,与天地和光同形,犹如一个在怀的胎儿,与母亲同呼吸一样。其中的景象,当然只有胎儿自己知道。 【原文】 萧惠问死生之道。 先生曰:“知昼夜即知死生。” 问昼夜之道。 曰:“知昼则知夜。” 曰:“昼亦有所不知乎?” 先生曰:“汝能知昼?懵懵而兴,蠢蠢而食,行不著,习 不察,终日昏昏,只是梦昼。惟息有养,瞬有存,此心惺惺明明,天理无一息间断, 才是能知昼。 这便是天德, 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 便有甚么死生?” 【译文】 萧惠向先生请教生死之道。 先生说:“知道了昼夜,就能知道生死。” 萧惠再请教昼夜之道。 先生说:“知道了白天,就知道了黑夜。” 萧惠说:“难道还有人不知道白天吗?” 先生说:“你能知道白天?懵懵懂懂起床 ,胡 嚼乱咽地吃饭,行不自觉,习 不清醒,成天昏昏噩噩,这只是梦中的白天。唯有‘息有养,瞬有存’,此心清醒明亮,天理没有片刻间断,才能知道是白天。这个就是天德。这就是明白了昼夜之道。知晓了白昼之道,还有什么生死的问题?” 〔评析〕 相传,大禹到南方巡察,正从长江 渡过时,江 中一条黄龙背负小舟,舟上的人见了禹大惊失色。禹却笑呵呵地说:“我从天帝那里接受命令,竭尽全力为万民忧劳。活着只是暂时寄托人间;死了,只是回归到本宅。你岂能扰乱天和!”禹把黄龙看作蜥蜴,面不改色。黄龙只好顺从地逃走了。这个传说说明了:圣人生下来是自然的运行,圣人死了是物体的变化。在圣人看来,宁静的时候和陰一样关闭,行动的时候和陽一起开放。精神安静而无穷,不和外物相杂,而天下自然服从于德……魂魄安守它的宅居,而精神守护它的根本,死、生对自己没有变化,所以叫做“至神”。 【本文分页】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[17] [18] [19] [20] [21] 文章作者:明·王阳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