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〗 |
《传习录》卷上 门人薛侃录 “一以贯之”的功夫 |
【原文】 曰:“如好好色,如恶恶臭,则如何?” 曰:“此正是一循于理,是天理合如此,本无私意作好作恶。” 曰:“如好好色,如恶恶臭,安得非意?” 曰:“却是诚意,不是私意。诚意只是循天理。虽是循天理,亦着不得一分意。故有所忿嚏好乐,则不得其正。须是廓然大公,方是心之本体。知此,即知未发之中。” 【译文】 薛侃问:“对于‘好好色,恶恶臭’,又该作何种理解呢?” 先生说:“这正是自始至终遵循天理,天理本当如此,天理本无私意为善为恶。” 薛侃说:“好好色,恶恶臭又怎么不为意呢?” 先生说:“这是诚意,而非私意。诚意只是遵循天理。虽然遵循天理,也不能再添加一分故意。因此,有一丝忿恨与欢乐,心就不能中正。大公无私,方是心之本体。明白这些,就能明白未发之中。” 〔评析〕 “未发之中”即为念头未起之时。心念不起,本体不动,自然无有分别,只有“天然”的纯朴,本体的恬静,以及恬静中的诚意,诚意中的天理。 【原文】 伯生曰:“先生云:‘草有妨碍,理亦宜去。’缘何又是躯壳起念?” 曰:“此须汝心自体当。汝要去草,是甚么心?周茂叔窗前草不除,是甚么心?” 【译文】 伯生(人名)说:“先生讲‘草有所妨碍,理应拔除’,但为什么又说是从形体上着眼呢?” 先生说:“这需要你在自己心中加以体会。你若要除草,是安的什么样的心?周茂叔不除窗前之草,他安的又是什么样的心?” 〔评析〕 天生万物必有用,人视万物应有情。在艺术家的手里,柴薪可以变成“根雕”艺术品;在医学家手里,毒蛇的毒液可以制成药品…… 这都是名人的心思所至。 【本文分页】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[17] [18] [19] [20] [21] 文章作者:明·王阳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