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页〗〖打印选项
《列子》黄帝第二
  【原文】

 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[1],藉芿燔林[2],扇赫百里。有一人从石壁中出,随烟烬上下,众谓鬼物。火过,徐行而出,若无所经涉者。襄子怪而留之。徐而察之:形色七窃,人也;气息音声,人也。问:“奚道而处石?奚道而入火?”其人曰:“奚物而谓石?奚物而谓火?”襄子曰:“而向之所出者,石也;而向之所涉者,火也。”其人曰:“不知也。”魏文侯闻之[3],问子夏曰[4]:“彼何人哉?”子夏曰:“以商所闻夫子之言,和者大同于物,物无得伤阂者[5],游金石,蹈水火,皆可也。”文侯曰:“吾子奚不为之?”子夏曰:“刳心去智[6],商未之能。虽然,试语之有暇矣。”文侯曰:“夫子奚不为之?”子夏曰:“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。”文侯大说[7]。

  【注释】

  [1].赵襄子——名毋卹,一作无恤,战国初赵国的国君,公元前475年至前425年在位。狩——张湛:“火败曰狩。”中山——王重民:“《御览》五十一、《类聚》八十并引‘中山’作‘山中’。”杨伯峻:“中山,春秋时为鲜虞,战国时力中山国,在今河北保定地区定县一带。”

  [2].藉芿燔林——藉,践踏。芿,音rěng(仍),乱草。燔,音fán(凡),焚烧。

  [3].魏文侯——名斯,战国初魏国的国君,公元前445年至前396年在位。

  [4].子夏——姓卜,名商,字子夏,孔子的弟子。

  [5].阂——阻碍。

  [6].刳——音kù(枯),剖开并挖空。

  [7].说——音yuè(悦),通“悦”。

  【译文】

  赵襄子率领仆从十万人在中山打猎,践踏杂草,烧毁树林,烈炎烧及百里之远。有个人从石壁中走出来,跟随着烟火忽上忽下,大家以为是鬼。火势过去以后,他慢慢地走出来,像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一样。赵襄子感到奇怪,便留住他。慢慢地观察他,看他的形貌、肤色与七窍是人,气息声音也是人,于是问他:“什么道术使你能住在石壁中?什么道术使你能进入火焰中?”那人说:“什么东西叫做石壁?什么东西叫做火焰?”赵襄子说:“你刚才出来的地方就是石壁,你刚才所踩过的东西就是火焰。”那人说:“我不知道。”魏文侯听说后,问子夏说:“那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子夏说:“以我从孔子那里听来的话说,中和之人与万物完金混同,因而万物不能伤害与阻碍他,在金石中游玩,在水火中行走,都是可以的。”魏文侯又问:“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?”子夏说:“挖掉心肺,抛弃思虑,我不能办到。即使这样,姑且说一说还是有可能的。”文侯说:“孔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?”子夏说:“他老人家能办得到,但是不愿意这样做。”文侯十分高兴。



【本文分页】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[19][20][21]

文章作者:列子